首页·

  • 宋辽金元时代的火葬习俗:死者不得作冢墓

    ​​​​​​​元人熊梦祥的记载可能是元代北京崇尚火葬的蕞有力的证据:“城市人家不祠祖祢,但有丧孝,请僧诵经,喧鼓钹彻宵。买到棺木,不令人丧家,止于门檐下。候一、二日即异尸出,就檐下入棺。抬上丧车,即孝子扶辕,亲戚友人挽送而出,至门外某寺中。孝子家眷止就寺中少坐,一从丧夫烧毁。寺中亲戚饮酒食肉,尽礼而去。烧毕,或收骨而葬于累累之侧者不一。孝子归家,一哭而止,家中亦不立神主。若望东烧,则以浆水、酒饭望东洒之;望西烧,亦如上法。初一,月半,洒酒饭于黄昏之后。”

    2020-01-15
  • 明清皇帝对本朝大臣死后的一种宠幸:赐奠

    “国家笃念旧臣,凡陪葬福、昭诸陵王公诸功臣,翠华临幸,必赐奠焉,以宠耆旧之臣。先烈王入关后始薨逝,故未陪葬昭陵。乾隆戊戌春,纯皇帝念王首创义举,功冠诸臣,因特行赐奠礼于园寝中,哀恸久之,赐诗以旌其功,实旷典也。”陈文贞廷敬有母丧,诏阁臣察前明实录慰问例具闻。遣内阁学士屯泰、翰林掌院事学士喇沙里,赍赐乳茶、醱酒。慰问之典,实始于此。”但从别的史料来看,在康熙之前,可能就有赐奠了。康熙四十二年,裕亲王去世后,康熙帝传令,准备亲临赐奠,遭到王公大臣们的一致反对,康熙说:“此朕效法祖宗,并非太过”。

    2020-01-13